歡迎來到環球教育官方網站,來環球,去全球!
來源:
小編: 303恭喜環球OSSD北京校區張同學斬獲QS世界排名第16位:愛丁堡 宗教學專業Offer!
(張同學部分offer展示)
·學生介紹·
學生背景:北京公立小學 初三北大附1+3項目 高一就讀于中美力邁SAT
入讀:北京環球國際課程OSSD 2年制 11-12年級
成績:目前OSSD12年級平均分92
愛好:小提琴、體育運動
·教育經歷·
張同學小學就讀于北京公立系統,初中入學北大附1+3項目,高一就讀于中美力邁,并于高二轉學來OSSD2年制學習。
訪談中,在聊到所錄取的愛丁堡宗教學專業時,他表達了對宗教客觀、真實的態度和看法:
“‘宗教是讓人心靈平靜的一種方式。’
生活中,難免遇到某些困難,這時,我總是能想起宗教中的某個教條、教義。比如西方人信仰上帝,當他們陷入困境時,就會想若在此刻,如果上帝真實存在,會如何教導我。他們便不再迷茫了,宗教對于我來說,也是一樣的信仰。”
當訪談老師問到‘如何平衡宗教狂熱程度’時,張同學更是一語中的地表明:“狂熱之徒,其實是對宗教的不理解。因為信仰從來不是一種形式,而是一種觀念。宗教本身是種哲學思想,指引人們找到快樂的歸宿,從而擺脫掉煩惱、渡過難關,獲得心靈永久的平靜。”
的確,當信仰植根于內心后,我們會更加全面、冷靜地看待問題,久而久之形成慣性思維,在做大決策時,也許會不自覺地運用這種內核觀念,且不自知。
另外,張同學在訪談中,多次提到自己眾多的興趣愛好,那時他眼睛里閃爍出篤定的小星星。
“普高作業太多了!來OSSD之后,我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干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每個人的一生一定會有很多件想干的事情,但是總會有一件事,是我們割舍不下、一定要完成的,那就叫做目標,這個目標就會變成職業,其它就會隨之變成愛好。”
“你從來沒想過放棄嗎?”
“從來沒有。”
“你是覺得你堅持那么久了,放棄很可惜嗎?”
“不是因為可惜,我是真喜歡。”
·家庭教育·
張同學家庭合睦,才人輩出。
他的父母、姥姥、姥爺均從事理科類工作。父親更是一位終身學習者,他自律向上,知識涉獵范圍極廣。
每當張同學有疑難問題需要幫助時,總能第一時間想起父親,而父親好像是位什么都懂的“巨人”,在任何話題下都能滔滔不絕講出一些理論、趣事。正是輕松、上進的家庭氛圍,促使張同學形成溫文爾雅、對自己要求嚴格的性格特征。
據了解,父子倆常會就宗教問題進行討論:“佛教,其實從來沒有真正的神,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修煉內心而達到更高的境界。所以,這更像是一種無神論的存在。”
也就是說,和父親之間的研討和交流,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同時,張同學原話提到自己跟父母的關系,“‘就跟小伙伴兒似的~’
平時工作日,有問題時就互相找,沒有事情就可以不聯系。給對方自由、對等的空間,是最好的邊界感。”
現代的家庭關系,表面上看是孩子離不開父母,其實更多時候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而張同學一家,雖沒有過度親密的語言和行為,卻用最平淡的陪伴和支持,互相鼓勵,這更代表一種幸福的惦記和掛念。
另外,他還提到,張媽媽熱衷于送他去參加一些夏令營、山區扶貧的志愿者活動,這也締造了他如今善良、細致的人格。
在訪談中,他回憶起了一次與媽媽共赴西藏的旅途,是把西藏區來北京參觀交流的孩子送回到藏民家中,張同學對此印象深刻,還暢想這個暑假如果有機會,可以繼續參加此類活動。
最后,對于張同學的興趣愛好,其父母也十分支持,正應了那句‘我偶爾奇奇怪怪,但他們懂我的可可愛愛。’
“媽媽曾跟我說過,只要我的事情沒有妨礙和傷害到別人,他們都會一直支持我。”
“當我們還年輕、擁有試錯成本時,何不為了自己拼一把呢?”
·趣事分享·
宗教學,神秘,卻無時無刻環繞在我們身邊。
訪談過程中,老師與張同學就《達芬奇密碼》、《尼羅河上的慘案》展開討論,那些帶有神秘色彩的符號、文化,吸引著一代代年輕人的目光。
“我最早接觸到宗教學,還是小學的時候,我去參加國家博物館的志愿者活動,當時我被分配到佛造像館當義務講解員。從那時候開始就對宗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有幸了解了很多相關知識。當然,在為參觀者介紹宗教知識并得到認可的時候,我心里是非常開心的。”
張同學這段精彩的經歷,無疑是他宗教之旅的“起源”,而正如他所提到的,仿佛這一切,在冥冥之中早就種下了因果,一切皆有定數。
·學長寄語·
對學弟學妹:
“來OSSD之前,其實我對于理科,曾心懷膽怯。但由于自己報名的專業需要物化生學分,我不得不修很多理科,但來了之后發現,11年級的學習會為12年級奠定堅實的基礎,老師會帶著我們一步步完成作業、整理知識點。最后,學到現在,我并不覺得理科是大問題了,心里的一塊大石頭也終于放下了!學弟學妹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別放棄,別害怕。”
對家長:
“爸媽會支持我幾乎所有愛好,每周就算再忙,周末都會陪伴我做我想做的事。在逐夢路上,每個人都會經歷迷茫期,但其實有個想要堅持下來的愛好,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一定要始終相信孩子,能憑借自己的能力走好他們的人生。
另外,家長和孩子之間也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表面上過度的親密并不是親密關系里最好的狀態,適度的關心和適時從彼此生命中退場的態度,才是最大的致意。”
·寫在最后·
訪談中,老師從張同學眼睛里,看出了極大的善意與勇氣。
這是這個年紀少有的執著與誠懇。
所謂:“善欲人知,不為真善。”
而張同學心底深處的平靜和坦蕩,會為他未來一生的道路賦能。
不管未來經歷高潮或低谷、山峰或海溝,我們都可以放心他獨自前行,只為了追逐那份小夢想、小堅守和眼睛里的星辰歲月。
平凡卻不平庸,持久但不熱烈,永恒而不蹉跎。
祝福他,滿懷熱愛,奔赴山海。
·愛丁堡大學介紹·
愛丁堡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Edin.),簡稱愛大,創建于1583年,坐落于英國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市,是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七所古典大學之一,屬于羅素大學集團、科英布拉集團、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同一個歐洲大學聯盟和Universitas21等。
愛丁堡大學在歐洲啟蒙時代具有重要的領導地位,使愛丁堡市成為了當時的啟蒙運動中心之一,享有“北方雅典”之盛名。在四百多年的歷史中,愛丁堡大學培養了眾多對人類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物。
愛丁堡大學位列2022THE世界大學排名第30位,2022QS世界大學排名第16,2022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32位,2021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3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