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每日新聞》報道,2022年3月10日,紐約州立法機構提交一項新法案Fair College Admissions Act,要求禁止該州所有大學繼續使用本科招生中的“綁定性早申制度(binding early decision)”和“校友子女優先錄取制度(legacy preference)”。

該法案由紐約州民主黨籍議員Andrew Gounardes和Latrice Walker發起提出。他們認為讓校友子女在大學招生中獲得優勢的做法嚴重影響了公平性;另一方面,具有約束力的錄取“早申”制度對低收入學生和家庭而言是不利的,因為學生們需要通過比對校方所給出的獎學金額或經濟援助,來決定最終選擇哪所學校,而綁定性政策顯然限制了他們的選擇。該法案將適用于公立和私立大學,不遵守該法案的大學將被迫支付相當于學校全日制學生10%的學雜費的罰款。這筆錢將進入該州學費援助計劃的金庫,該計劃補貼低收入學生的大學費用。綁定性早申(Early Decision,又稱ED),要求學生在早申輪只能申請一所學校,且一旦錄取必須就讀。該制度乍一看似乎并無不妥,畢竟學校都是白紙黑字寫清楚規則,學生的決定也是建立在自愿基礎之上。但實際對于許多美國低收入家庭而言,這樣的強制性選擇是隱含不平等性的。而對于想爭取更優質教育資源的學生而言,想進入這些私立大學就必須頂著巨大的經濟壓力,申請獎學金就成了幫助寒門學子完成學業的重要途徑。盡管美國已經有越來越多大學表示在錄取中采用“need-blind”的政策,即在審核過程中,不考慮學生的家庭經濟背景,但凡錄取就提供一定的獎學金。但尤其注重精英教育的這些私立大學,申請者又怎會知道錄取過程中的審核細節,獎學金申請說不定反倒成了錄取受阻的因素也不一定。對需要獎學金的學生而言,ED無疑是一種包含潛在申請不利因素的無奈選擇。相反,非綁定性早申和常規申請,即我們常說的EA和RD,顯然對這些學生就更加友好,他們有了更多橫向比較與選擇的權利,獎學金更多的學校自然可以成為更好的選擇。比起綁定性早申制度,校友子女優先錄取政策則更常為人詬病。自2020年的George Floyd種族抗議活動以來,由于校友子女優先錄取政策受到越來越多的審查,部分我們非常熟悉的大學,包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阿默斯特學院等都作出了終止該項制度的說明與承諾。美國不少州立政府也都在不斷致力于打破這類存在于招生中不平等的規章制度。科羅拉多州在去年成為第一個通過立法,以法律禁止該州公立大學實施該招生制度;康涅狄格州同樣在立法爭辯關于是否取消公立與私立大學中的校友子女優先錄取制度。近期,美國眾議院議員Jamaal Bowman更是發起了一項立法,試圖在全美范圍內廢除該項招生制度。Jamaal Bowman說,大學通常不愿意公布他們使用校友子女優先錄取制度的數據。但根據Education Reform Now統計的紐約州內50所大學在2019年的錄取數據,發現該州的大多數公立大學,包括紐約市立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都不使用該制度。但許多私立學校,包括重量級的哥倫比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則都存在使用該制度招收學生的情況。紐約州議員、該項法案發起者之一Latrice Walker法案發起人之一、紐約州議員Latrice Walker說,“校友子女優先錄取給那些最不需要他的人帶來了不公平的優勢。”“相比之下,低收入學生在最需要優惠待遇的時候,擁有幫助他們獲得錄取資格的家庭背景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我認為公平競爭很重要。”不可置否,包括哈佛、耶魯、斯坦福在內的諸多頂尖名校中,校友子女被錄取的概率比普通家庭確實高很多。家庭背景的優劣直接或間接影響下一代的學識水平成為這些大學公認的“潛意識”,但顯然這一錄取偏見對低收入群體家庭十分不友好。《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紐約客》等美國主流媒體也已經報道過不止一次對該制度的批判。目前,這個法案將只禁止大學的ED項目,不具有約束力的EA仍被允許。
當然,不管是取消綁定性早申制度還是校友子女優先錄取制度,該法案的提出必然會遭到來自許多大學的強烈抵制。ED政策一方面能提前綁定近50%的新生入學名額,同時還能降低招生官的工作量。如果全部放在EA/RD,入學人數和工作量都存在太大的變數,讓每年的招生工作都無法估量。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說,ED錄取也能降低申請工作量,但對另外一部分申請者來說,取消ED卻是增加了更多選擇機會,但申請工作量就增加很多。確實比較矛盾。一旦此次議案通過,最先受到影響的無疑是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紐約大學等幾所提供綁定性早申錄取的紐約州內大學。這幾所大學也是中國學生申請的熱門大學。直接造成的結果是申請人數都會出現暴漲,并且招生官的工作量會更大,錄取競爭也會更加激烈。